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警务资讯> 媒体聚焦
《江苏法治报》完善管理体系 持续正风肃纪 强化日常监管 泰州公安系列行动保障队伍风清气正
  • 信息来源:市公安局
  • 发布日期:2025-04-22 16:29
  • 浏览次数:

□本报特约记者 吴劲松 本报记者 尤莉

为切实解决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风险隐患,有力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警走深走实,2024年以来,泰州市公安局结合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组织开展了队伍风险防控整治的“正风”系列行动,进一步纯洁了队伍,树立了队伍的良好形象,民警违纪违法件数、人数在2022、2023连续两年下降的基础上,再次大幅下降。

坚持问题导向

紧盯“六大领域”找准症结

“党风、政风、警风,事关党委政府形象,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公安事业发展,我们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排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队伍内部的风险隐患,以‘正风’行动为契机,促进作风转变,才能有力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警走深走实。”泰州市公安局机关党委书记费志民表示。

该局通过对在信访投诉、重复警情治理中掌握的问题线索研究分析发现,队伍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主要集中在执法司法、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数据安全、内部管理和廉政监督6个领域,强化排查整治刻不容缓。

“这些领域覆盖了公安机关各个警种部门,我们对涉及风险隐患的岗位、人员,以及他们各自手中的权力风险点逐一过堂找症结。”该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曹佳荣介绍说。

据了解,为统筹协调整治行动,该局由分管局领导挂帅,牵头分管领域,制定出除共性化问题以外的个性化风险隐患点,针对性开展风险隐患排查,迅速开展专项整治,务求实效。

坚持刀刃向内

按照“八个波次”推进整治

该局针对突出的风险隐患先后组织了1至8号“八个波次”的“正风”行动,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实行“发现一起、整治一起、复盘一起、教育一批、警醒一片”,确保不留“余地”不留“死角”。

“我们每一波次的行动都确定了不同的整治重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代表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曹佳荣说。

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数据安全领域,该局组织行动队民警辅警召开了“过关式”排查。结果发现,某单位一名民警违规使用相关设备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牟利,及时介入并开展立案侦查。最终,该民警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随即,该局以此为教训,举一反三,拍摄制作了专题警示教育片,在全警中广泛开展警示教育,收到了较好的警示教育效果。

“原来以为,这样的违法犯罪离我们很远,没想到就在我们身边,既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家庭,更抹黑了单位形象,教训确实惨痛。”民警小刘说。

涉案财物管理事关公平正义,事关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据了解,在“正风”2号、3号行动中,该局从接处警数据、涉案物品、涉案资金等关联要素入手,全环节闭环开展排查整治。其间,他们共计梳理排查接处警数据10万余条,检查涉案物品3万余件,涉案资金5000余笔,发现整改各类问题隐患2000余个(处)。其中,清理问题财物6498件。

坚持靶向监督

扎牢“制度笼子”常治长效

“我们通过开展‘正风’系列行动,既发现了一些问题又解决了一些问题,形成了一些新方法,同时又为我们实行靶向监督发挥‘大监督’效能,提供了新思路。”费志民说。

据介绍,通过对6个领域8个波次的行动整治,泰州市公安局共梳理出60多个风险岗位,由此确定了具体重点风险110项,从而为靶向监管提供了依据。为此,该局相应完善了党建协调、案件查处、风险研判、跟踪督办、组织统筹“五项机制”,扎牢“制度笼子”,协调推进“主官首责、政工主责、警种专责、从严补责、民警全责”五个责任落实,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点对象实施精准监督,确保从严管党治警常治长效。

体系化推进队伍监督管理。据了解,该局围绕全力运行“关键点”、内部管理“薄弱点”和易发问题“风险点”,健全完善了“饮酒报备”“八小时管理”和个人重大事项即时报告等50余项监督制度规定,切实推动了“当下治”与“长久立”深度融合。

“家家访”是“正风”行动中摸索出的一个监督新方法。为强化民警“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该局开展了政工干部“家家访”,进一步延伸监督管理触角,形成了本单位、家庭和监督管理职能部门通过“警属协同、一体联动”齐抓共管队伍管理模式。通过多元化监管,发挥“查问题、找隐患、补短板”的标本兼治作用,从而筑牢全警“不敢不想不能”的防线。2024年,他们累计“家家访”民警3948人。

从严管党治警,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为持续推进“正风”行动,切实把风险隐患发现在萌芽、整治在初始,并形成完备的常治长效防控工作机制,该局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已形成“排查、研判、整治、监督、建制”全链条闭环式防控新模式。

2025-4-18《江苏法治报》1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