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警务资讯> 媒体聚焦
《江苏法治报》刘杰:像“猎豹”奔跑在“另类”战场
  • 信息来源:市公安局
  • 发布日期:2025-07-22 11:25
  •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尤莉 本报特约记者 马洪建 储欣

眼睛看不清,就用耳朵听;数据算不准,就靠脚步量。在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刘杰颇为“另类”:分析研判案事件凭民警口述,用实地“测算”给出建议。

由于长期熬夜使用电脑,刘杰的左眼看实物严重变形、变色。2024年10月,在海陵分局党委的关心下,经上海专科医院专家会诊,给出“眼底黄斑区积液严重,损伤已不可逆”的结论,并对刘杰下达了“禁用电脑令”。

赛道不变,变的是应对策略和方法。在刘杰的勇往直前与言传身教下,如今一支年轻的“猎豹”战队正在迅速成长,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战斗在情报研判一线。

刘杰,已有20年警龄。在这条战线工作的5年间,先后荣获泰州市专项工作先进个人、全市公安机关“十佳情报民警”,获评优秀公务员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2020年5月,刘杰调任海陵分局情报指挥中心情报科科长。彼时,“情指行”一体化机制在海陵进入实战实践阶段,情报牵引、主导行动的地位日益突出。

“情报来源于一线”,当过15年社区民警的刘杰深谙其中道理。5年来,他有一个习惯:每遇到一条有疑点线索,必背上黑色挎包,骑着电动自行车奔向事发现场核查。

5年来,他编报有价值情报信息357条,得到属地、属事部门关注,近200起疑难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2022年,刘杰依据“跑”出来的经验和实战需求,创新提出“风险库”的理念,依托海陵分局自主研发的“海智指挥官”平台,将警情、社情、舆情等多源化情报整编成动态的“风险日历”,助力基层一线实战。

“奔跑”在一线、“疾书”在案桌,是刘杰的工作常态。5年来,他累计编报情报信息510余条,其中70%被上级核定为首报的有价值信息。

2024年6月,由于工作表现和个人能力突出,刘杰升任海陵分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在分管情报工作基础上,协助分管警情处置工作。

今年初,他在全市率先启动由情报指挥中心发起、多部门参与的警情实时跟处工作机制,实现警情接受、处置、反馈、核查的全周期监管、全流程可溯。

今年5月的一天深夜,韩某从精神病院出院后的当天,离家出走。接报后,刘杰第一时间调度大数据中心协助派出所查找。研判发现,其已乘坐长途客车离开了泰州。他立即提请泰州市公安局发出协查函。

“已到达扬州仪征,即将进入南京六合。”刘杰依据车速、行程测算,及时通报沿途警方。经省、市、区三级联动,凌晨时分,当韩某从仪征服务区下车后在高速公路上游荡时,被南京六合高速交警成功拦截。

“海陵警方警情通报真的给力!”这是南京交警给出的评价。

严重的眼疾,曾让刘杰陷入了短暂的无措。不过,同事们惊讶地发现,当初的“拼命三郎”又回来了。

“人能停,风险不能等。”刘杰带着手写的《情报工作专班建设方案》找到分管局领导,提议抽选8名青年民警组建“猎豹”战队,白天按部就班、各司其职,晚间由他因人施教、各展其长。

在刘杰的带领下,自战队成立以来,已有效预警重大风险37次,指导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打响了“猎豹”威名。

2024年底,海陵分局党委对战队成员予以表彰:1人荣立三等功,1人荣获“全市情报信息工作突出个人”,2人获评“警营之星”。

“一朝入警营,一生永不懈,向着心中所向努力奔跑。”刘杰说,他要带领年轻“猎豹”战队在服务群众、打击违法犯罪的道路上再立新功。

2025-7-18《江苏法治报》3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