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警务资讯> 警务动态
海陵警方“共治联盟”构建多元共治新模式
  • 信息来源:市公安局
  • 发布日期:2024-08-12 16:47
  • 浏览次数:

海陵警方紧密围绕社会治理现代化课题,充分发挥党建“粘合剂”作用,在泰州市海陵区钟楼社区率先试点,通过建立“共治联盟”的方式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社区干部等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聚合力、凝民心,构建多元共治新模式,激发基层治理源头活力。


突出党建引领  “三格融合”搭建共治体系

紧抓全市公安机关“党建+警格+网格”试点契机,由党支部书记亲自挂帅,择优选派党员民警加入钟楼社区“党格”,任党总支副书记,充分吸纳居委会、网格员、楼栋长(中心户长)、平安志愿者中的党员,组建钟楼“共治联盟”,构建“1+1+X+Y+Z”三格共治体系,配套完善警网格工作联系协作机制,撬动群防群治力量主动承担起基础信息核查更新、单位场所巡查、流动人口登记、矛盾纠纷排查、平安宣传服务等工作,让党旗始终飘扬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前沿。


聚焦平安稳定  “一盟一室”提升共治能力

针对钟楼特色街区纠纷多、隐患密、治安事件多发的特点,成立“商家自治联盟”,根据人、事、地等要素,精心选择76家治安中心(商)户,配备安防器材,组织防范培训,通过定制发放统一标志的围裙、雨伞、面纸盒、牙签盒等,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定期评选星级商家,助力商家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社会治理,为案事件先期介入、现场劝解、多方联动、快速处置提供重要力量支撑。2023年以来,钟楼社区110警情和可防性案件分别同比下降11%和33.3%。拓展城中警法共建“一二三四”模式,打造“家门口的调解室”,联手老党员洪建文打造“洪爹调解室”,联合“维权大姐”郑美琴打造“郑美琴工作室”,联合区政协打造底蕴丰富的文庙议事苑,通过物理距离的缩短、不穿制服的调解员、没有公安标志的场地,拉近了纠纷双方的心理距离,调解成功率达87.1%。


注重活力激发  “三感同向”促进共治成效

依托“微安通”“海格助手”等平台构建“网E城中”交联体系,畅通民辅警与辖区其他共治力量的信息共享渠道,增强共治力量“凝聚感”。在钟楼巷、税东街等人流量大、治安复杂、历史警情较多的部位安装升级版“平安警铃”,实现报警人与派出所、社区民警、社区书记、网格员“一键四联”,处置反应时间平均压缩32%,缩短共治力量“距离感”。试点建成“点滴超市”,将网格平安志愿者参与社会共治的内容细分为4类日常活动和5类突出贡献,定期以积分兑换日常物品的方式给予鼓励,提升共治力量“成就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