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凤城卫士> 警营风采
周美凤:俯首默默33载 方寸窗口献芳华
  • 信息来源:市公安局
  • 发布日期:2022-12-18 14:45
  • 浏览次数:

三十载辛勤白发知,灼灼其华同日辉。她,心无旁骛,勤勤恳恳,以奉献之心干工作,以诚信之心迎百姓,以友爱之心对群众。“心中存大,眼中有小,手中见细”,她把平凡窗口岗位看成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小草虽平凡,但它渲染了大地;花儿虽平凡,但它芬芳了世界;她虽平凡,但她用持之以恒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奉献感染了群众,她便是坚守基层派出所户籍窗口33年的户籍民警周美凤。

周美凤,女,汉族,她一到所里就被安排到了紧缺专业科班人员的口岸派出所户籍室,这一干就是一辈子。从警33年来,她先后荣获“江苏省档案管理先进个人”“泰州市户政业务能手”,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

一生只做一件事,她用匠心守初心

33年,时代变迁,户政业务也更新迭代,周美凤是泰州公安户政改革的见证人和亲历者。刚参加工作时户政办理还是纸质办公、手工填写,那时她一笔一画地写下公民基本信息,不出一丝差错。80年代末,我国推行第一代身份证,需要民警用打字机将个人信息打印至底卡上,她苦练打字机技术,将一张张崭新的身份证递到群众手中。再之后,计算机办公系统引入户政业务,她又成为了第一批熟练掌握电脑操作及五笔打字的公安人才。

进入21世纪,户政办理模式更是日新月异,无纸化办公、网上审核审批、深度简化流程、下发审批权限,户口迁移事项“跨省通办”,异地身份证全国受理,“一站式服务”综合窗口。凭借着对户政事业的热爱和恒心,每一次变化她都很快适应,2004年至2008年间,她带领团队将130多万条纸质档案底册全部录入平台系统,助推泰州户政提速升级。

口岸派出所辖区实有人口8万多人,户籍室每天接待咨询和办证的人员多达百人,赶上开学前等业务办理的高峰期,办事大厅常常被挤得水泄不通,周美凤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这个“冷板凳”,周美凤一坐就是33年,将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公安户政事业。粗略计算,自工作以来,周美凤已经累计接待辖区群众60余万人次。

急群众之所急,她用真心换民心

“孩子出生怎么上户口?”“身份证过期了怎么办啊?”“户口怎么迁啊”“最快拿证要多久?”……坐在户籍窗口前的周美凤,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群众一个接着一个,她始终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为群众办理事项、答疑解惑。在很多人眼里,户籍民警每天与各种老百姓打交道,重复着同样的“台词”,做着同样的动作,枯燥乏味,稍不留神还会遭到办事群众的抱怨和差评。可是她不这么觉得。“老百姓来窗口办理的业务,是关系到他们出生、死亡、婚姻、迁居、孩子上学的大事,我很愿意并享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要不是周警官的帮助,我们的小孩就会错过小学报名截止时间,需要延期一年入学了。”王女士说。2020年7月23日,五名外地人相约来到户籍大厅向周美凤求助,7月31日小学入学报名就要截止了,但是他们的户口还未从外地迁入,询问民警能不能尽快办理。省外迁移户口一般需要10个工作日审批。周美凤特事特办,积极与领导和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快速审核审批,在她的尽心尽力下,次日王女士等人就拿到了准迁证,接着几人又赶回安徽老家办理户口迁移,7月30日,他们的户口迁移成功,终于在报名时间截止前把孩子的名字报了上去。

像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将户籍室“搬”到病床前,帮助昏迷老人快速办理身份证,避免贻误救治时间;晚上9点赶至窗口,为考研前夜丢失身份证的女生补办临时身份证;翻箱倒柜2天,查阅了250多卷一万多页的户籍底册档案,只为找到徐奶奶实际年龄比登记年龄大7岁的证明,使其得以申领“尊老金”……每一通电话沟通、每一次材料整理看起来都那么平凡、简单,但却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能够解燃眉之急。工作33年来,周美凤累计收到了辖区群众113面感谢锦旗。

圆“黑户”孩子上学梦,她用爱心护童心

2019年夏天,周美凤了解到口岸街道郎庄村的小孩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却因为一直没有上户口,无法入学读书。“小朋友的户口问题,我会尽全力帮助解决,确保他能按时入学。”周美凤主动联系上了孩子家长。此后几天周美凤都在汇报、沟通、协调中忙碌着,她希望自己的奔忙能够帮助到孩子摆脱“黑户”问题。落户材料需要亲子鉴定证明,高额的鉴定费用让这个家庭望而却步。周美凤费尽周折帮助其准备申请费用减免的材料,又多方筹措资金,为其免去了鉴定费用。最终明明顺利落户,与同龄的孩子一起坐在了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习字。

之后,周美凤又向相关部门为孩子及其家人申请享受低保等待遇。逢年过节及开学前夕,她都会提着生活必需品以及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具来到明明家中,了解孩子的生活境况和所思所想,鼓励明明勤奋学习。“明明虽然年龄小,但他什么都懂,你们要多关心他的心理状态”,周美凤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风细雨的话语呵护明明健康茁壮成长。

在周美凤的带动下,口岸派出所内的其他女民警、女辅警也加入到关爱困境儿童的队伍中,组成了一支“巾帼护蕾队”。针对服刑人员、精神病人子女及残疾儿童,开展结对帮扶,辖区6名困境儿童拥有了“警察妈妈”与“警察姐姐”。

33年来,她没有离开过户政窗口一天,她信念坚定,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干事,诚心诚意待人,在平凡又不平庸的户籍窗口,赢得了老百姓的广泛好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