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警务资讯> 媒体聚焦
《人民公安》打造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姜堰实践”
  • 信息来源:市公安局
  • 发布日期:2025-01-22 16:46
  • 浏览次数:

作者: 赵家新 马洪建 张玉成

2024年6月27日、28日凌晨,巡逻民警相继抓获在私家车上张贴招嫖小广告、为境外诈骗团伙进行线下引流的犯罪嫌疑人4名;2024年9月9日晚,巡特警队员蹲守伏击,抓获3名现行流窜盗窃犯罪嫌疑人,连夜追回被盗电动自行车5辆……这些战果得益于江苏省泰州市公安局姜堰分局巡特警防控作战中心的精准研判。

2024年以来,姜堰分局着力打造以情指(大数据实战赋能)中心、智慧侦查中心、基础管控中心、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巡特警防控作战中心、大监督警务效能管理中心为支撑,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情指行”一体化赋能实战体系,让打击更精确、防控更精密。“我们按照第一时间合成、第一时间处置的理念,通过信息和警务技术全警共享、全警应用,建立反应灵敏、运行高效、协调一致的警务实战新格局。”泰州市姜堰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刘沛说。

建强“六觉”支撑警务运行

建强情指中心,让“视觉”更清晰。姜堰分局集警情监管、风险防控、合成作战于一体,对全量警情进行源头盯警、风险评估、处置支撑、闭环管理,助推警情实战集群化效能提升,打造赋能实战体系。同时整合情报指挥、刑侦、治安、法制、网安、巡特警、督察等专业警种力量;固化指挥长、综合管理、反诈预警、网安研判、基础管控、执法指导等10个赋能支撑岗位;组建80人的合成支撑队,全天候入驻该中心,围绕全量警情、案事件处置提供“7×24小时”在线支撑;开通内部服务热线“639110”,依托相关技术手段,研发“e警+”赋能平台,设立20名赋能小警作为民警虚拟分身,接受民警调度,进行信息研判、赋能支撑等。

建强智慧侦查中心,让“听觉”更敏锐。姜堰分局由刑侦部门牵头,充分整合经侦、网安等警种力量资源、专业手段,着力打造实战化智慧侦查“最强大脑”。2024年1月6日,中心正式实体化运行,秉持“攥指成拳”的主战思维,打破警种壁垒,汇聚情指、网安、反诈等警种力量,坚持“每案必研”原则,集聚资源融合、人员专项等优势,达到规模打击、深度打击、快速打击的目标。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计发布研判指令103期,抓获犯罪嫌疑人220余名、网上在逃人员57名,破案230起。

建强基础管控中心,让“触觉”更延伸。对照“四个一”(即一个部门统基础、一套规范管流程、一张清单明任务、一个平台推应用)要求,全面整合派出所任务准入、派发、反馈和支援、督导等,最大限度地为基层警务工作赋能、减负、增效。全量汇聚基础管控要素、警格网格力量、智能感知采集、工作指令质态等数据资源,为实时调度指挥提供强力支撑。各警种部门全面进驻中心,建立形成统筹、归口、指导、赋能、考评一体的基础管控闭环运行体系。

建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让“嗅觉”更灵敏。按照“实用、实战、便捷、高效”原则,划定功能区域、进驻多个部门,融合审批、指导、收押、办案、采集、监督等功能,全面支撑姜堰分局各单位执法办案工作,实现对基层执法办案活动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精准指导和精细管理。为推进规范运行,姜堰分局出台《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四个必须、一个一律”工作规定》《案件承办人工作职责》等制度规范。

建强巡特警防控作战中心,让“知觉”更快捷。对接“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打通智慧巡防系统与情指中心壁垒,升级数据分析能力,上线在逃人员追踪、走失人员服务等40个数据模型,逐步实现由人工预警向数据预警转变。同时将巡特警和城区派出所街面警力、警车、监控、“1、3、5分钟”快反点全量上图,实现巡防资源一屏调度、预警信息自动生成、处置指令一键发布、处置反馈全程在线。

建强大监督警务效能管理中心,让“味觉”更可口。目前,中心分成实战工作、会议调度、保障设备等5大功能区块,集成执法办案中心视频监控系统、12345政务服务平台、数字化政务平台等,可定期对各单位执法办案、巡逻防控、队伍建设、值班备勤、警容风纪、服务群众等工作开展网上督察、实时纠察,探索建成现代化警务督察新模式。

警务协同提升实战效能

2024年9月20日凌晨,姜堰分局接报一起盗窃警情。接警后,属地派出所值班民警迅速出警,结合现场线索指向,发起警情协同。随后,分局数、图、技、网各支撑岗位同步就位,开展全方位、全时空研判,实时共享分析数据,不到3个小时就顺利锁定犯罪嫌疑人方位,当班指挥长随即指令街面巡逻警力成功抓获3名盗窃犯罪嫌疑人,追回全部被盗财物。这起民生小案的速破得益于“一警吹哨、秒级响应,警种合作一键开启、线上完成”的警务协同机制。

2024年8月11日,姜堰分局警务协同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开放了警情、案件、安保等多项协同功能,“一线民警实时调警、多人协同联动防控、警务力量秒级响应、警种部门无限支援”变得更加便捷。打通数据接口后,该平台已实现警情、案件实时同步,各赋能岗位可对全部警情进行协同、提供精准支撑。

“警务协同平台整合了警情、案件及地图等各类数据资源,可以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姜堰分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潘秀平介绍。工作中,民警通过平台能够清晰查看本辖区所有案件的受理、初查、立案等详细信息,实现了对案件的实时跟踪处置,案件办理过程更加透明、高效。另外,平台移动版和网页版已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业务交互协同,确保民警在不同工作场景下都能顺畅开展警务工作。

在警情处置方面,平台依托风险分析工具,对全部警情进行标签标注。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可以根据标签信息,合理组织警力赶赴现场处置。同时赋能岗位提前介入,依据警情分析结果发布任务,协同相关警种部门共同研判,为一线民警快速处置提供数据支撑。

2024年10月21日,姜堰区一牙科诊所发生医患纠纷,处警民警到场后,依托平台,按照规范流程与医患双方进行沟通协调,最终成功化解了矛盾纠纷,避免了事态升级。曲江派出所民警王羽说:“平台提供的处置规范就像百科全书,非常实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处警规范化。”

发起赋能基层的协同任务和协作1600余项,累计支撑1500余起警情处置、110余起案件侦办……这组数据客观展示了警务协同平台在实战中的强大支撑作用。

据介绍,警务协同平台可以通过任务发布和协作的方式,实现跨域场景下的高效协同作战。针对各类目标案事件,民警只需一键操作,即可打破地域和部门之间的限制,在全局范围内发起任务,调动各方资源开展研判赋能,迅速形成工作合力。

此外,平台还构建了既可由基层单位,又可由赋能中心发起任务、开展协作的双向协同模式,真正形成了“一警牵动全局,全局支撑一警”的新型警务体系,基层民警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或需要支援时,可以及时向赋能中心及相关部门发起协作请求;赋能中心在发现重要线索或需要基层警力配合时,能够迅速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民警的一线优势和赋能中心的专业优势。

片区警务盘活警力资源

天目山和娄庄、白米三街道(镇)地域相连,位于姜堰区东北,与海安、东台、兴化三市交界。多年来,受属地管辖原则、警力配置分散等因素制约,三街道(镇)难以将有限警力投放到案件多发、防范薄弱、群众最需要的村(居)一线。

为推动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目标,2023年以来,姜堰分局聚焦“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职能体系建设,探索实施“片区警务”改革,将全区14个派出所整合成6大警务片区,在组织架构上深化点线面共建、在应急处置上实现短平快响应、在“所所联动”上推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盘活警务资源。

按照“警力融合、职能一体”思路,姜堰分局明确片区主防组织架构,制定《片区警务工作运行机制》,盘活现有警力资源,明晰主防责任清单,运行新型勤务模式,做到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

以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为“点”。以“天娄白”警务片区为例,娄庄、白米派出所分别选派1名专职民警进驻天目山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统筹开展基础工作。综合指挥室设立社区管理机动组,下设数据研判、学校安全、场所管理等工作岗,接收市局、分局下发的任务并及时推送给社区民警,同步监测提醒各社区工作进展情况,为社区民警提供支撑。

6个专班为“线”。分别成立党建、社区、案件、绩效、执法质量和队伍工作专班,定期召开片区警务联席会议,共商议事、思维碰撞,统筹要案协同办理、执法质态监督、队伍建设管理等。同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信息互通,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大警格为“面”。在警务片区内,将地理位置相邻的3至4个警务责任区合并为一个大警格,从过去单一责任区“一警双辅”勤务模式,转变为多个责任区“多警多辅”警务协作模式,形成“所所联动”、区域联防新格局。社区民警同步设AB岗,与警格内的协管员、网格员、调解员组成社区警务团队,一有警情,警格内值守民警辅警及时处置,第一时间掌握社区内发生的大小事件,并负责化解警格内的矛盾纠纷。

“通过设立大警格,我们的警力部署更加优化,可以确保每日都有社区民警沉在片区,真正做到有警出警、无警访民、动态防控。”姜堰分局副局长、天目山派出所所长乔洋说。

聚焦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姜堰分局坚持向科技要警力,以创新谋方法,持续加大新型警用装备投入,在警务片区内创新建立“小屏+指引”“小警+研判”“小车+快处”等管防新模式,助推警情量和发案数双下降、公众安全感与满意度双提升。

“作战小屏”精准指引。将派出所各项工作量化、梳理形成任务清单和工作指引,利用内网在线协同办公平台,全部上网上屏,逐条逐项跟踪指标完成情况。建立完善标准统一、动态更新、一屏通览的派出所管理模块,实现要素管控、处警办案、执法流程管理的可视化、智能化、高效化,用精准化指令保障片区主防工作的有序运行。目前,6个警务片区均常态化运行“作战小屏”,涵盖社区工作、案件在办、每日重要警情和矛盾纠纷办理等事项。从2024年5月开始,社区民警的每日工作情况均通过“作战小屏”进行线上管理;案件办理队通过“作战小屏”反馈在办案件进展情况,由片区统筹分管法制和案件的副所长每日负责监督提醒,防止办案环节出现“错、忘、漏”。

“赋能小警”高效导侦。据民警所需,对警情数据、社会面汇集数据等进行分析研判,反馈民警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在反诈防骗、未成年人保护等实战场景给予导侦支撑。自“赋能小警”运行以来,对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累计开展2000余人次的全量数据碰撞,高效协助社区民警掌握场所行业治安状况。

“智巡小车”快速处置。充分应用智能巡逻车“访、防、查、处”功能,整合片区派出所警力,实施“有警出警、无警巡逻”动态管防勤务。组建“一警两辅牵头、社会各方力量加入”的最小应急单元,把降警情、控发案作为片区主防工作的首要指标,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预防制止违法犯罪、减少群众受损受害上,做到事发反应快速、处置及时。目前,已在6个警务片区投入智能巡逻车16辆,同车配备智巡平板工作台和智慧装备柜,按照系统设定巡线,动态开展巡逻勤务。2024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期间,街面警情量同比下降18%、接警快处率上升50%。

2025-1-13《人民公安》2025年第1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