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警务资讯> 媒体聚焦
《人民公安报》扁平高效 前置干预 以警为本 泰兴探索队伍监督管理新模式
  • 信息来源:市公安局
  • 发布日期:2025-11-04 15:58
  •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杨青春 通讯员 马洪建 胡 帅

10月初,刚调岗的江苏省泰兴市公安局燕头派出所社区民警顾磊,在准备走访居民老张家时,预警系统发出提示:老张与邻居曾于年初因农作物种植越界问题发生纠纷。泰兴市公安局队伍管理中心民警夏彬芝随即发出工作指令,要求顾磊在走访中再次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力争实现事解心顺的目标。顾磊随即约上社区工作人员一道上门做工作,帮助老张彻底解开心结。此次走访任务高效完成,顺利通过审核。

今年以来,泰兴市公安局紧扣政工行动计划及江苏省公安厅“队伍建设拓新年”部署要求,高标准推进队伍管理中心建设,为锻造一支“心中有数、肩上有责、眼里有光、手上有活、脚下有土”的“五有”民警辅警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通过机制重塑、流程再造与资源整合,实现了队伍建设从多头管理向系统治理的转变。”泰兴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冯宇介绍,在中枢运转、闭环管理的运行机制下,细化并盯紧每一项任务完成,探索队伍监督管理新模式,让全警在执法办案中站得稳、走得正、多出彩。

中枢平台激活队伍建设新动能

“队伍管理中心是专司队伍管理的指挥塔与调度台。”泰兴市公安局副局长李安明介绍,中心致力于打破警种壁垒,整合优势资源,构建高效协同新格局,助力队伍规范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根据运行方案,泰兴市公安局成立队伍管理委员会,系统厘清各成员部门的职责任务清单,将原本分散的32项任务整合为统一目标路径,重点围绕党建引领、规范执法、能力提升、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等方面,实行合署办公、一体运作。

队伍管理中心同步建立扁平高效的指令体系,通过优化监测研判、交办盯办、会商协调等流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党委决策和上级部署精准转化为可量化、可追踪、可闭环的指令清单,直达末端责任主体,实现政令警令一键直达、一贯到底。

预警前哨构筑风险防控屏障

周闯是延令派出所今年新入职民警,一段时间的高负荷工作后,心理压力陡增,影响了工作状态。队伍管理中心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安排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工作压力和生活困扰。通过及时的心理干预,周闯很快调整了状态。

该中心整合政工、督察、审计、法制、信访、基础管控等部门数据资源,建立实时捕捉风险信号的预警前哨。在研判分析方面,中心深入推进“严纪律、优作风、树形象”等专项行动,常态化督察民警“八小时外”行为规范,深度挖掘苗头性、倾向性风险,并视情启动约谈提醒、专项督导、心理疏导或组织处理等前置干预措施。

泰兴市公安局督审大队大队长孙刚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之前平台提醒有位民警一个月被投诉2次。原因在于他处置一起消费纠纷时,发现不在其管辖范围内,便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引起报警人的不满。孙刚说,如今有了系统自动提醒,中心能及时了解投诉背后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

服务港湾营造凝心聚力警营生态

队伍管理中心秉持以警为本理念,推动队伍管理向服务港湾转型,设立线上线下融合的诉求通道,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着力成为民警辅警的贴心人和坚强后盾。

据介绍,在全维立体权益保障制度下,队伍管理中心不仅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高效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与正当权益,还构建起涵盖身心健康监测、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康复疗养等内容的全链条全警关爱体系。同时,他们树牢质效标尺,结合年度重点工作,设计涵盖思想政治、履职能力、纪律作风、管理效能、实战练兵等多维度的量化评估指标,实现对各单位、各层级队伍状况的精准“画像”与“体检”。

此外,队伍管理中心配套制定了《全面从严管党治警“五责”清单》《全市公安机关政工干部履职评价实施办法》等制度6个,明确了19项年度队伍管理重点工作;实施动态化跟踪监测反馈,掌握队伍变化,精准指出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将评估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警力资源配置、表彰奖励、练兵计划制定的核心依据。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泰兴市公安局群众投诉数同比下降34.5%,实现行政复议案件“零纠错”、重大执法负面事件“零发生”。

2025-10-27《人民公安报》3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